
妮萨·斯科特(NissaScott)去年年末开始在新泽西南部巨穴般的亚马逊仓库工作,负责堆叠小垫脚软凳般大小的塑料箱。她说,这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活动。在超过10个小时的值班中,举起那些通常重达25磅的箱子也非常累人。
而现在,21岁的斯科特看着她的替代者——一个亮黄色的巨型机械臂——接管堆叠塑料箱的任务。她在亚马逊的新工作任务是同时照看几个机器人,必要的时候排查故障,确保它们能够搬运箱子。
在最近的一个下午,机械臂末端的爪子从传送带抓起一个箱子,将它叠放在另一个箱子上面,进而在该机器人周围的木制货盘上形成一列列整齐的箱子。这是亚马逊第一次向媒体记者展示该机械臂——其仓库正在使用的最新一代机器人。
“对我来说,这是我们在这里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斯科特如是谈到她的新职责,“它不是重复性的工作。”
也许,没有一家公司比亚马逊更能体现围绕自动化的种种焦虑和希望。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许多人都怪责该公司吸引人们上网购物,摧毁传统零售业岗位。与此同时,该公司令人膛目结舌的增长让它变成了一个招聘机器:需要源源不断的入门级仓库工人来满足顾客的订单。
亚马逊全球员工规模为微软的3倍,为Facebook的18倍。上周,亚马逊称它将在北美地区另设一个总部,拟最多招聘5万个新岗位。
机器人帮助带来那种顾客订购各类产品,几天内就能送达的效率提升
走在自动化的前沿
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是,亚马逊还走在了自动化的前沿:不断地寻找新途径来让机器人去从事原来由员工处理的工作。2014年,该公司利用最初由KivaSystems开发的机器,开始在它的仓储中心部署机器人。KivaSystems是亚马逊两年前斥资7.75亿美元买下的公司,后被更名为“亚马逊机器人”(AmazonRobotics)。亚马逊目前在全球各地部署了超过10万台机器人,并计划进一步扩大部署规模。
那些机器人让仓库工作变得没那么单调乏味,也没那么费力。与此同时,它们也带来了那种让顾客早餐以后下单购买牙线晚饭前就能到货的效率提升。
“要是没有这种自动化技术,亚马逊肯定无法达到现在的运营成本,也无法帮助顾客节省购物成本。”未来主义者、《机器人崛起》(RiseoftheRobots)作者马丁·福特(MartinFord)指出,“也许,我们无法获得两日送达的服务。”

人类“拣货员”依照电脑屏幕上的指示,从货架取下商品,然后将它们放到塑料箱
在亚马逊位于新泽西佛罗伦萨、华盛顿州肯特市等地的仓库,人工和机器之间的互动每天都会上演。在肯特,机器人就像是巨型的甲壳虫,托着载有重量最高达3000磅的商品的垂直货架四处走动。在一个大型的封闭区域里,数百个这样的机器人在自动移动,一个跟着一个有条不紊地行走,不会发生碰撞。
在封闭区域的一个边缘上,一群人类工人——“充填工”——往货架填充产品,补充存货。机器人会带走那些货架,而当顾客订单到达,需要它们托着的产品的时候,它们就会在封闭区域另一个边缘上的站点排队等候,就像汽车在收费站等候缴费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