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没人操作的叉车自动行驶着停靠在一堆货物前,货叉慢慢抬升,叉起托盘,缓缓挪向有着威武身躯的、6条吸盘手臂的机器人。机器人了解了来料重量跟件型后,立刻计算出垛型,一件件搬货码垛……
这样一个有点玄幻、有点像拍电影的场景就真实地出现在记者眼前。
10月26日,京东召开“智慧物流之旅”无人仓开放活动,展示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全自动仓储场景。
这是继京东X事业部成立宣布建设无人仓、前几天推出无人仓计划跟视频后,京东无人仓的真实外貌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虽然只是一个小样的形式,但其代表的京东黑科技技术、未来智能物流方向、高效物流应用场景却是可以以管窥豹。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cn156news)在现场观看了京东无人仓,并对不少行业内重点关注问题进行了了解,在此,为行业小伙伴们解密京东无人仓内的所有黑科技。
京东X事业部无人仓媒体开放日
破“双11”难题和降成本是初衷
有不少人会有疑惑,为何京东选择自行研发、不断摸索完善的方式去开展智慧物流的布局?等着国外将技术研究成熟,直接引入技术跟设备使用不就好了吗?
①打破国外垄断减少后期费用。京东在发布会上介绍,一些重要技术的控制系统常年被国外垄断,如果以引入的方式,不仅初期成本很高,后续维护、维修、保养的长期成本会更高。京东方面认为,完全自主研发相比引进,据推算可以节省50%以上成本,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成本。
②自我研发优势足更新快。同时,因为京东自身就是自建物流的电商平台,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认为,京东具有物流技术、软件应用、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自身又有业务需求,以此能够更好地设计研制出适应自身需求的智慧物流解决体系,并且因为落地应用快、应用场景丰富,研发产品的更新迭代频次也会更快。
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
③“双11”海量订单是推动。除了上述成本原因考虑之外,“双11”等大促带来的海量订单也是一大缘由。
据肖军介绍去年“双11”京东临时增加物流人员10万+,今年会有更多。为了解决未来这种波峰波谷鲜明的电商物流问题,并提高效率跟消费者购物体验,也是发力智慧物流的一大缘由。
无人仓不是原创专利超100件
①无人仓是第三代物流技术代表。怎样的仓是智慧物流时代的无人仓呢?京东认为,可以将物流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以人工搬运为主的模式,目前整个物流行业中,这种模式还占据很大比例;
第二代是像2014年落成的京东亚洲一号这样,在多环节实现自动化的仓库;
而无人仓是第三代物流系统技术的集合,是定制化、系统化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②感知、机器人跟智能算法是核心特征。根据京东方面的介绍,总体可以概括成三方面。
在数据感知上,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信息转化数据,用以调节整个仓库各环节的运作。
机器人融入上,各个环节都有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成为操作主角。智能算法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大脑,调度总体运作跟规划计算。
③其他行业已有无人仓。但这样的无人仓并非京东原创,据肖军介绍,虽然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并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0件,但在欧美的工业4.0中在其他行业已经有无人仓,京东更多是去研发新的软硬件去改造,让其适应中国电商物流行业,这样一个波峰波谷非常明显、sku又有极大差异的领域。
无人仓投入无上限但有利可图
①无人仓研发投入巨大。而对于无人仓的研发投入,尤其是投入产出平衡会有很大的好奇。
“我们在无人机和无人仓上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基本不设上限。”这是肖军在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
或许有人会担忧这样大的投入后期收益问题。但肖军表示:“未来在这方面的收益也会很大。”
②收益更庞大。根据他的解释,一方面会大幅度降低自建物流成本。京东目前每天有500多万订单,每个订单都有履约成本,只要一个订单节省1元钱,一天就有500多万的成本节省,随着订单量的扩大,这种效益还会增长。同时节省的京东配送员的人力成本也非常可观。
此外,一旦产品成熟在对外输出时,京东也会有比较理想的市场效益。肖军已经表态,会研发不同档次的产品,可以根据仓库需求来选择。
③对京东全生态意义重大。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人仓的投入产出平衡点或在规模化投产的那一刻。为何如此说呢?
对京东来讲节省的成本固然意义重大,但无人仓所隐含的“物流黑科技”、“物流最前线”、“高大上”、“服务体验好”等意义是更大的资本,能巩固其物流名声并由此带来的电商地位,并树立起与其他B2C平台的技术壁垒,由此带来的全生态兴盛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人机交互是最大挑战
但如此高精尖的物流黑科技集成跟和谐相融还存在不少问题。
①验货是无人仓中难点。肖军现场表示目前无人仓中仍有人力不可替代的环节。非常关键的,他提到验货问题。“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配合是最简单的,这都不是问题,但是机器和人的配合是最难的。”
“供应商过来了,如何让机器人与他们交接清楚。”肖军认为人机交互就是最大的挑战。
②学习时间必不可少。另一点则是智慧物流跟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无法避免的——学习时间问题。仓库内机器人都需要学习训练,熟悉场景,以此提高准确率跟能力。
但电商领域SKU特别多,每新来一个SKU,机器人就需要进行学习,中间会有一个准确率的提升,也就是学习时间。以之前经历为例,京东刚开始的算法准确率只有65%,目前已经超过97%。
但他认为,京东解决起来会相对容易,一方面京东有多年软件研发上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京东自建物流,应用场景丰富,学习场景多学起来快。
算法能力或在后期绊住京东无人仓
①智能算法是灵魂。但无人仓中最核心的大脑应该是智能算法。京东也在发布会上不断强调其软件能力跟在算法上的成绩。
例如,上架环节,算法要根据商品的销售情况跟物理属性,选定合适的存储货位;出库环节,定位算法要决定被拣选的货位和库存数量;调度算法要计算驱动哪台机器人进行货物搬运转移以及匹配最合适的工作站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