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7月15日,在一汽换型改造验收会上,一位74岁的老人含泪说:
“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创业。
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桥,让大家踩着我的身躯走过,齐心协力把轿车造出来,去实现我们中国几代汽车人的轿车梦。
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个胜利的到来。”
半个月后,这位老人在上海视察桑塔纳国产化时,突然病倒。
时任上海市长对医生说:“这是我的老首长,是汽车工业的创始人,要不惜一切代价医治他。”
但老人依然没能从死神那里被抢救回来,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
“同志们,我累极了,想睡一会儿。”
这个老人叫饶斌,中国汽车之父。
那位上海市长后来做了主席,但依然多次提起“老首长”。
1
1953年,中国施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一五计划中,有个特殊的项目——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为此毛主席带领多位中央领导筹划了3年。
当年7月15日,吉林长春,一汽奠基。
毛主席口中的“白面书生”饶斌担任第一任厂长,带队迈出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步。
克服无数困难,并且在苏联人的帮助下,1956年7月13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从一汽总装线下线。
这辆车的型号是CA10,仿制苏联吉斯-150型载重汽车。
7月14日,12辆CA10汽车从一汽开出。
这一天,无数中国人泣不成声。
这一天,春城变成车城。
CA10一生产就是30年。
它还有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解放。
由毛主席亲自命名。
这是饶斌给中国汽车工业做的第一个贡献。
饶斌曾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在担任一汽厂长之前对汽车一窍不通。
为了搞懂汽车,他以省部级高官身份,甘愿拜比自己小20多岁的普通工人为师,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今天,很多人说东北寒冷,所以发展不起来,但是在那个一穷二白的50年代初期,这位老一辈的革命家硬是带着一群人在东北大地建立起了一汽。
1958年4月,一汽又下线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轿车。
饶斌命名“东风”,取意毛主席的名言“东风压倒西风”。
但由于达不到量产要求,东风轿车最终成为积累经验的垫脚石。
同年8月,红旗轿车从一汽下线。
红旗在商业上一直都不算成功,但它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意义是巨大的。
1969年,饶斌奉命在湖北十堰创建二汽,二汽的项目几上几下,波折不断,但最终进入三五计划,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汽车厂。
出于安全考虑,二汽的选址在湖北山区,又值文革,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饶斌本人遭受长期的批斗、毒打,能活下来靠的是“不建好二汽死不瞑目”的信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正式投产。4个月后,经国务院批准,二汽生产的汽车正式命名为“东风”。
东风起死回生。
再后来,二汽改名东风汽车(600006),这是后话。
2
在饶斌的手里,一汽和二汽为共和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从0到1,特别是一汽的“成功”给全国打了个样板,很快大跃进期间国内涌现出上百个汽车品牌。
不过,除了一汽二汽,其他厂的汽车几乎全是废品。
这便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次高潮,但由于粗制滥造太多,随后政府就进行了汽车业历史上的第一次“关、停、并、转”。
“野蛮生长、关停并转”。
这八个字,几乎就是中国无数行业的宿命,一轮一轮的循环。
但是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汽车工业依旧非常落后,所有的产品故障率都很高,可靠性令人崩溃。
特别是轿车,更加落后。
除了红旗,当时中国比较知名的还有上海汽车厂的凤凰牌轿车和北京汽车厂的井冈山牌轿车。
但由于质量与性价比的堪忧,很快它们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
汽车业从此进入“中外合资”的历史进程。
以市场换技术。
推动这个计划并和外国人谈判的人还是饶斌。
经过漫长的前期工作,1983年4月11日,第一辆中国组装的桑塔纳轿车在上海下线。
一代神车就此诞生。
到今天,上海的出租车还是以桑塔纳为主。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合营合同签字仪式,1985年上海大众正式成立。
不过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汽车公司并不是上海大众,而是1983年5月5日签约的北京吉普。
为了这些合作,中国成立了《合资法》,并将汽车进口关税提高到80%-120%。
1994年,国家又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要求外资在华生产销售汽车必须通过合资公司形式展开,并且合资汽车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过50%。
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中国汽车市场基本被中外合资的汽车品牌垄断着。
而外国汽车公司把资本主义的贪婪和吝啬发挥到极致,市场被别人获得了,但技术我们并没有学到。
更严重的是,各大合资汽车公司的中方股东发现——
外国人虽然不给技术,但是自己可以躺着赚钱,也就忘了初心,乐不思蜀,甚至还利用国企的地位打压民营汽车公司。
吉利汽车(00175)、长城汽车(601633)、比亚迪(002594)等民营车企,为了拿到汽车生产牌照,都曾有过漫长的无奈与挣扎。
2018年4月17日,发改委提出——
“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消息一出,合资汽车概念股全线下跌。
有的甚至出现崩盘。
在此前的文章中,君临提到过,从2014年到2017年,北汽累计亏损154.86亿,仅2017年就亏损75.01亿。
旗下,几乎只有合资的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是盈利的,自主品牌全军覆没。
这就是典型的合资汽车公司状态,他们的强大在于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牌照,而非研发实力。
未来一旦外资股比限制放开,他们仅有的优势也将会丧失殆尽。
饶斌一定想不到,在他去世后,中国的汽车产销可以连续10年全球第一;
也一定想不到,中国有如此高的产销量,但那些参与合资的国内汽车公司竟然没有一个能帮助中国实现汽车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