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兰州新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16%,增速在全国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据介绍,2018年,兰州新区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5.6%;政府性基金收入30.8亿元,增长4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增长14.8%。
新型产业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产业作为兰州新区发展的“主抓手”,加快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九大优势产业,建设具有核心意争力的产业集群,累计引进产业项日618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抢抓机遇。紧紧抓住石化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机遇,充分依托兰州新区远离江河和人口聚集区、空气干燥、无自然保护区、环境容量大等自然优势,启动建设产业聚集、绿色环保、国内一流的100平方公里千亿级全产业链高端化工产业园。第一期重点建设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研发和中试、医药中间体以及仓结物流;中期重点发展高端盐碱化工、化工新材料及危固废综合利用;远期期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无机化工为基础的大化工。目前数十个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兰州新区电价低、气温低、空气干燥以及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优势,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引进落地了云计算、万支付等一批大数据公业,华为、清创、未来新要等云计算上网运管,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他制造、大数据产业园也选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成效。依托兰石、广通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布局石化重型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生产、电工电器生产等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初步形或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据介绍,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还成功收购重组塞尔维亚拜尔格莱德公交车厂,开创了甘肃汽车企业走肉海外市场的先河。
全产业链制造业发展迅猛。立足甘肃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规模大、气候适宜、电力和运输成本低等实际,重点发展充电新材料、光器件产业链,促进高端金属合金材料技本在兰州新区快速转化。新引进九江德福5万吨6微米短薄铜箔、北京天成20万吨高档铝箔、正威集团10万吨铜合金高铁导线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快速建成,加快了技术先进、全产业链铜铝新村料加工基地形成。
医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充分发挥甘肃省中药村资源优势,引进并建成了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一级医药企业,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西部药谷”加快建设。兰州佛总、惠仁堂等l2个项目已经投产,尚方堂现代中药与大健康产业园、兰药抗肿瘤等10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凯博药业动脉止血产品通过国际标准体系认证。
科技贡献率提升引领实体经济
坚持把创新作为兰州新区发展的“动力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06%,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注重发挥创新平台作用。累计建成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78个,组织申报科技研发项目437项。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夏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问,培育省市级孵化器6个、省级众创空问8个,累计引进各类孵化企业372户,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
注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应投资强度给予最优惠的土地政策,对入住新区的科研院所按围定资产投资额和研发投入比例给予奖励。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同位素药物研发生产等院士团队重大科技研发成果落户新区,兰石自主研发的3000马力压裂车组实现市场销售。转化科技成果l51项、转化率达到23.6%。
注重招才引智。近年来,兰州新区面向全国公开引进高学历、有经历、有能力的党政干部、教育卫生、企业管理等人才近万人。围绕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技术深造等后顾之忧,出台了《兰州新区引进经济技术人才助推绿色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从而营造重才聚才、容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建立“院士工作站”3家、人才工作服务站3家、国外引智示范基地3家,“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工作站1家,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更加广国的发展平台。
兰州新区科教城一期工程全面建成,目前已经入住5所院校5万人;二期的8所院校正在加快建设。到目前,这一“示范性职业教育基地”工程的建成,将推动兰州新区职业教育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
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2019年,将推进区域性增量配电综合改革,开展基础电价、峰谷电价模式的阶梯到户电价等改革试点,最大程度降低用电成本;率先落实制造业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税率降至9%的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新区商业银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围绕新区九大产业,引进一批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跃升的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积极创建临空经济示范区,依托敦煌文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展文物保税交易;推进与天津滨海新区合作框架协议落实,抢抓甘肃省与海南、广西区域战略合作的有利机遇,加强产业、科教、文化、旅游等合作交流,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